108課綱專訪/台中惠文高中師生 真實教育現場「沒打過仗的將軍如何帶阿兵哥?」

【聯合新聞網 / 記者張瑋珊、楊懿/專題報導】

108新課綱描繪許多藍圖,賦予教育者更大任務,從過去將課教好、教完,讓學生順利升學,到新課綱課程不僅要融入「素養教學」,還要引導學生「自主學習」,教育第一線的老師對此是什麼樣的態度?學生對老師的新式教學又有什麼樣的感受?
聯合新聞網專訪台中惠文高中英文科的蔡淇華老師,與108課綱第一屆的學生玲紹陽同學,一同揭開新課綱實施後的真實狀況。

「學習的責任,學生要扛起來」

108新課綱和舊課綱究竟有哪些不同之處?

    台中惠文高中蔡淇華老師表示,主要多了正課以外像是「專題課的時間」,他舉例英文課一星期五堂課,現在變四堂課,英文數學等各科的課都被減,而多出來的時間就如同德國的高中生,有三天下午都沒課,學生可以自由應用,相較於課堂上老師不斷灌輸知識,他指出「西方教育認為學習的責任,學生自己要扛起來」。

    「專題課」的時間能如何運用,他也舉了學生的例子,一位很喜歡英文的學生去參加模擬聯合國社團,發覺在台灣的資訊非常匱乏,因此發想做出一個Podcast,除了介紹模擬聯合國外,也以bilingual雙語的方式介紹國際新聞,像是索馬利亞跟索馬利蘭有什麼不一樣,「當他有這個歷程之後,就可以讓以後的大學端知道這樣的學生英文好、企劃能力強、執行能力強,將來適合從事什麼樣的工作」。

    比起以前,現在的課綱更強調自主學習。惠文高中新聞社社長玲紹陽同學表示現在最不同的地方,不光是課程,還有整個環境更多元,可以有更多時間在社團上,且比起背誦課本上的知識,企劃或是寫報告會比舊課綱時代更多一些。

108課綱最關鍵的是 「老師要有熱忱」

    蔡老師與資訊課老師合開一門「國際網博」(國際學校網界博覽會)的課,學生要學習設計網頁,寫簡單的程式,從採訪寫稿到內容刊登上網,並翻譯成英文版,都在老師的協助下讓學生自我完成。

    當初是如何想到要和資訊老師一同開課?蔡老師回想,最初是因為國際網博的課會請他翻譯英文,他一看到網站,除了技術陽春之外也缺乏素養的內容,而他以前從事廣告業,「廣告裡有個叫AIDA的概念,要從Awareness(認知)、Interest(興趣)、Desire(慾望)到Action(行動)」,他卻看到複雜的文字及難使用的介面,之後他向資訊老師詢問可不可以請學生做之前先跟他聊一下,在溝通的過程中越涉越深,於是有了跨領域的這門課,隨後修課的學生也拿到全世界最高的白金獎。(編按:國際網博由全球學校網路基金會於1995年開始所舉辦的專題式網頁製作比賽,也是金氏紀錄認證全球最大的網站設計比賽,白金獎是最高榮譽。)

揭開新課綱華麗面紗 理想與現實的巨大鴻溝

    蔡老師談及面對108課綱最關鍵的是「老師要有熱忱」,他也提到真實的教育現況,依他在教育現場的感受,現在台灣老師對108(新課綱)90%心裡是抗拒的,90%抗拒裡面有一半是且戰且走,另外一半是抵死不從,與新課綱願景有相當大的落差,蔡老師接著說:「本來就跟想像的不一樣」。

    他認為「108就是以生活情境為源,以社會參與、自主行動、溝通互動為三個構念,以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為圓心,所以你沒有自主行動你沒有社會參與,如果專題還是在上理論的東西,最重要的是學生那種東西會記不住,還是服務少數數學超強的人啦」。

    至於學生感受老師對新課綱的接受度,玲同學覺得還是有少部分的老師對新課綱沒有很滿意,像古文雖然刪到15篇,但還是有老師仍會堅持教到30篇,也有老師會調整上課模式、分組活動,「公民科老師會叫我們去查冤獄案的資料,我們就可以從中去討論冤獄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這樣」。哪種上課方式較喜歡?玲同學則表示是一半一半,「這兩種是相互補足的,自己查資料有些重點會被忽略掉,可是如果不自己主動去學習的話,反而你得到東西是沒有用的,因為記不起來」。

    課程設計改變了課堂風景,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是否有增加?玲同學說,高二會有自主學習課程,需要去找老師討論,自然就有互動。擔任新聞社指導教師的蔡淇華也同意,「玲紹陽本身是新聞社社長,如果他修我的課,我們就不用這麼辛苦地利用午休時間和放學要去討論很多的問題,例如說要採訪誰、問卷如何製作...,就好像是將社團時間,從以前課外現在變正式課內的」,他也認為和有興趣的老師當然一定有增加互動。

108課綱挑戰 「一個沒有打過仗的將軍,可以帶阿兵哥怎麼打仗嗎?」

    在新課綱之下,老師要如何去帶領及引導學生達成理念核心的自發、互動、共好?蔡老師笑著拋出一個問題:「一個沒有打過仗的將軍,可以帶阿兵哥怎麼打仗嗎?」他指出台灣的教育動能、共學共備等教改動能,95%在國小和國中,高中只有少數在做教師研習,「台灣的108教改最重要是改變高中端,但全台灣的研習幾乎都是國中跟國小的老師在研習」,他也吐露「我講句老實話,台灣現在的高中端面對108是非常非常恐懼、反動」。

    教育第一線瀰漫著不確定感,教師該如何準備多元選修課以及決定課程內容?蔡老師表示現階段學校並沒有開會討論決定,是由老師自由開課「例如我喜歡寫鋼筆,就開鋼筆課程,我喜歡看電影就帶學生看電影,我喜歡旅遊就教你怎麼旅遊」,他點出這樣無標準化的開課方式,「沒有任何一個團體去測量課堂的效能」,他認為108課綱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,多元課程的種類太多,以前一個課程的產出,包括要產生課本、符合課綱、符合進度、要有評量,就會有考試去驗證你的學習效能,而新課綱課程五花八門,卻沒有一個驗證系統。

    玲同學對此也提出看法,雖新課綱強調自發互動,「但課程規劃還是要看老師課堂安排,也有些課程介紹寫幾何推理,但只是在上數學正課,很像在上另外一堂的數學課,就不是原本的選修課了」。

    最後蔡老師表明自己是少數非常贊成方法論、整體論而不是知識論的教學方法,也分享所謂108課綱,自己就是一個最大的例子,他認為從前的他只是上課卻沒有應用知識的能力、沒有素養,英文系畢業但聽說讀寫沒有一樣會,直到去貿易公司做中學後再回去讀文法,文法才全通了,「從前我英文曾經考過八分,考研究所英文卻考了滿分」,他認為108課綱的核心精神即是「做中學」,從生活情境去操作知識,並將此教予學生。